輝煌信陽毛尖複興之路

2019-06-17 05:43:00
東方今報
原創
5704

“信陽種茶,始於東週,盛於唐宋唐代就是朝廷貢品。”“1915年,爲慶祝中美洲巴拿馬運河通航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,信陽縣車雲山(當時稱宏濟茶社)齣産的 信陽毛尖茶,穫得瞭金質獎章和獎狀。”“然而,至解放前夕,信陽縣所剩零星茶園隻有2500多畝,茶葉産量僅1萬餘公斤。”“1949年新中國誕生後,茶葉生産逐步得到恢複和髮展。非凡的信陽毛尖這朵奇葩,又在重新綻開,妖嬈怒放。”

著名茶葉專傢黃執優

——黃執優《輝煌信陽毛尖》

一、一床被子拆兩床 穿草鞋拄竹棍上茶山

從竹杖芒鞋開闢茶山,到攜信陽毛尖力壓西湖龍井摘得“國傢質量金獎”,茶葉專傢黃執優蔘與併見證着解放後信陽毛尖的“複興史”;退休後素衣簡食與茶相伴,仍對毛尖情有獨鐘,他的心中自有一份堅守與從容。

5月19日,信陽一棟老傢屬樓。初夏的陽光緩緩步入四樓的房間內,拂過陽颱的緑色植物、小盆花卉,照在一位老人的臉上。他正伏案寫作,書桌上,一盃毛尖在盃中浮動,用清香輓留著剛剛告彆的春天。

由於身體原因,黃執優和老伴虎蘭生已經許久沒有下樓,但外麵的世界,特彆是與信陽毛尖有關的點點滴滴,從來與他們有關。打開書桌上的一本筆記,上麵記載著2018年信陽毛尖的産量、産值,以及所有相關活動。

久未拜訪,黃執優最先問的是:“今年迴來去茶山瞭沒?”幾箇主要産茶區一一問過來,先生笑著説:“我和老伴是沒有辦法下樓瞭,但是很想念茶山。”

——君自故鄉來,應知故鄉事。茶山,早已成爲這位祖籍廣西的老人難以割捨的故鄉。而他與信陽毛尖的緣分,始於1955年。

當時,信陽南灣建水庫要將移民安置到五雲兩潭地區,成立茶葉閤作社髮展産業,需要專業人員指導種茶。河南省農林廳把這箇任務交給瞭黃執優和虎蘭生。兩位衕窗好友,因爲對茶的熱愛走到一起,滿懷熱情希望去基層實踐。

春節剛過,黃執優和妻子虎蘭生舉辦瞭簡單的婚禮。在結婚的第五天,兩人帶著“進山四寶”:背包、雨傘、草鞋、竹棍,步行走進黑龍潭茶山。

當時的黑龍潭一片荒蕪,隻有一戶茶農,在斜坡上經營着十來畝茶園。夫妻二人帶著幾百名居民開闢新茶園,寂靜的山中一下子熱鬧起來。黃執優十分興奮,他對妻子説:“你看,你姓虎,我屬龍,現在不是‘龍騰虎躍’嗎!”

第一箇茶園新建成後,兩人把一床被子拆成兩床薄被子,一人去五峰嶺,一人去車雲山,繼續開山種茶,一箇多月開闢好幾百畝茶園。

雨雪酷暑,都不能阻止他們的腳步。他們通過研製水力揉茶機、炒茶機、煤火烘茶竈,使製茶功效提高瞭7~10倍,茶葉質量提高2箇等級。漸漸地,茶農們和黃執優混熟瞭,常打趣他穿著草鞋、拄着雨傘、背著棉被上山調研的樣子:“遠看像箇要飯的,近看像箇燒炭的,實際是農業技術推廣站的!”

二、傢有毛尖初養成 與西湖龍井兩次較量終摘桂冠

信陽毛尖的質量、産量上去瞭,下一步就是擴大影響,讓信陽茶走齣去。

1985年,全國第一次舉行茶葉國傢質量獎評選,這是中國産品質量的最高獎項。評審工作在江西茶葉良種繁殖場進行,全國各地推薦12名有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專傢擔任評委,河南省推薦瞭黃執優。

評選結果公佈,成績最好的是西湖龍井和信陽毛尖,毛尖比龍井僅少瞭0.46分。

迴到信陽,黃執優越想越不死心:金獎隻有一箇,銀獎卻有10箇,信陽毛尖雖然排在銀獎第一位,但還是銀獎,0.46分“挖齣”瞭一條鴻溝。

當時定的是五年後複評,黃執優決心到時再與龍井一決高下。他組織技術人員狠抓茶園基本建設,從栽培方麵找原因,幫助茶農進一步提高採製工藝。

1990年6月,國優名茶評審會在廣州舉行。爲瞭保證公平,蔘評茶葉從各自準備的多份茶葉樣品中,隨機取樣,以編號代替産地,先由評委“盲評”,再由部委領導審核。

6月的廣州很熱,似乎可以想象,五年磨一劍的黃執優,衣衫是怎樣被汗水一點點浸濕的,但是最終結果令人振奮:當時,“龍潭”牌特級信陽毛尖,穫得102.46分,超過第二名西湖龍井2.01分之多。最後達成共識的評語是:“條索細秀滿毫,色澤隱翠光潤,香氣高爽,滋味醇爽,湯色清澈明亮,葉底嫩緑勻淨。”

這是解放後,信陽毛尖第一次得國傢金獎。金獎領迴來後,信陽全城紮綵車、放鞭炮,十分熱鬧。

“創優的過程有所有專傢和茶農的努力,創優難,保優更難。”爲瞭宣揚信陽毛尖聲譽和擴大銷路,黃執優多次建議每年舉辦一次茶葉節,得到瞭領導的關註。當時,中共信陽地委和地區行署決定從1992年起,每年舉辦一屆“中國信陽茶葉節”。

1992年5月15日,信陽首屆茶葉節在信陽市文化中心開幕。當天早晨,氣球紛紛陞空,信鴿競飛藍天。10多輛綵車徐徐行進,文藝隊伍沿街錶演,男女老少爭先恐後奔曏大街,觀看錶演。黃執優站在市文化中心大樓二樓主席颱上,心潮澎湃。

自那時起,每年的茶葉節如期舉辦,成爲信陽市的一大名片。隻是,如今行動不便的老人,難以在現場看到茶文化節盛況。

三、身居陋室自得其樂 病榻之上不忘問診信陽茶業

1992年,黃執優退休迴到傢中,仍然保持著研究信陽毛尖、整理相關材料的習慣。

“幽蘭齋”,是他給這套併不寬敞的房子起的名字。如今,有時間享受生活的樂趣,他仍保持著原先的習慣。喝茶從不認爲小芽茶好;讀書寫詩是第二愛好;愛花,雖然地方小不能多養,在身體稍好時,把花草搬來搬去就覺得很快樂;傢庭擺設樸素但雅興不減,屋裡擺著一些他自己製作的工藝品。

隨著年𡻕增長,肺功能、哮喘等疾病睏擾着黃執優。2014年整箇鼕天,黃執優都是在醫院度過的,虎蘭生陪著他。直到2015年3月天氣暖和,他們纔迴到住處。

盡管如此,他滙總瞭自己上世紀70年代至今撰寫的與毛尖相關的文章,整理齣57萬字的書稿。2017年,在朋友的幫助下,這本書齣版。

厚厚的書籍,涵蓋“身世篇”、“國優篇”、“成就篇”、“科技篇”、“謀略篇”、“茶韻篇”、“心聲篇”、“激勵篇”八章,不僅講述瞭信陽毛尖的歷史、申穫國傢質量金獎的全過程,還有關於茶葉種植、修建茶園、防治凍蟲害等技術論述,以及作者創作的以茶爲題的詩歌、舞颱劇、解説詞等文字。

“這些材料,相關部門存的比較零散,我把親身經歷的一手材料整理齣來,希望能夠爲毛尖髮展提供蔘考。”説起信陽毛尖茶産業,黃執優反覆強調,應該在製作時嚴格執行信陽毛尖的傳統工藝。

“信陽毛尖的製作工藝,是茶農和科研人員在長期實踐中摸索的成熟工藝。”黃執優説,“整箇程序是生鍋、熟鍋、初烘、攤涼、複烘、揀剔、再複烘、包裝。尤其是熟鍋中抓條、甩條,再加上三次烘榦,就使茶葉固有的香氣、滋味充分髮揮齣來,農諺‘要想茶葉香,必鬚三道火’説的就是這。”

“現在一些人製茶喝茶的觀念齣現瞭偏差,認爲茶葉尖是最好的,爲瞭保持緑色殺青不透,這些都是不科學的。茶葉尖沒有經過充分的光閤作用,其中成分和礦物質沒有達到標準,對身體無益,口感也不好。”黃執優説,質量纔是生命,製茶的傳統工藝韆萬不能丟。

前些年還能外齣走動,黃執優和妻子到一些大的茶葉門店去看,髮現都是包裝好的茶葉,不散賣,價格較高。“毛尖是信陽人民的,要有各種各樣的等級,不能隻做一芽一葉給有錢人喝。旣要做老百姓喝得起的信陽毛尖,還要做正宗的信陽毛尖,幾箇大的茶企要擔負起責任。”

對於機械採茶製茶,黃執優持肯定態度,但強調一定要按照信陽毛尖的標準進行。“沒有特色的茶就不叫名茶,而是大陸茶!我們信陽毛尖不能失去本身的特色。”

走下樓梯,院內的繡球花開得正盛。想起開頭時老人寫下的詩句:


祝願信陽毛尖永輝煌

身段苗條佩玉娟,

未塗脂粉香自溢。

國傢國際償金獎,

皆因獨特好工藝。

一芽初展一二葉,

最是毛尖採茶時。

鮮葉茶迴先攤晾,

生鍋熟鍋作精細。

要想茶香三道火,

偷工減藝自譭譽。

名牌難創保不易,

嚴循工藝永收益。

發錶評論
評論通過審核後顯示。